阿拉尔市简介

阿拉尔市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辖。

阿拉尔市是自治区直辖县级市,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,地处天山南麓,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,阿克苏河与和田河、叶尔羌河三河交汇之处的塔里木河上游,东经80°30′-81°58′,北纬40°22′-40°57′。东邻沙雅县,西依阿瓦提县,南、北靠阿克苏市,东北接新和县。东西长130千米,南北宽60千米。总面积3927.10平方千米,总人口151293人(2003年)。有汉、维吾尔、回等民族。

邮编:843300代码:659002区号:0997拼音:Ala'er Shi

属塔里木河冲积细土平原,沿河岸及冲沟两侧略有抬升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。水资源有阿克苏河、塔里木河及胜利、上游、多浪三大平原水库。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,光照充足,热量丰富,年均气温10.7℃。年日照2900余小时。

阿拉尔市辖4个街道、1个乡:幸福路街道、金银川路街道、青松路街道、南口街道、托喀依乡,共有17个社区、8个村委会。市境内有:农一师7团、8团、9团、10团、11团、12团、13团、14团、15团、16团、塔水处、水工处、塔农大。市人民政府驻阿拉尔胜利大道1号。

幸福路街道辖5个社区:第二社区、第二社区、第三社区、第四社区、大学社区。

金银川路街道辖5个社区:第二社区、第二社区、第三社区、第四社区、第五社区。

青松路街道辖3个社区:第二社区、第二社区、第三社区。

南口街道辖4个社区:青年路社区、振兴路社区、长安路社区、文明路社区。

托喀依乡代码:659002200辖8个村委会:喀拉墩村、纳格热哈纳村、科克库勒村、托帕克喀其提村、海勒克库都克村、亚苏克村、达里亚阿格孜村、科克却勒村。

团场七团(代码:659002400)、八团(代码:659002401)、九团(代码:659002402)、十团(代码:659002403)、十一团(代码:659002404)、十二团(代码:659002405)、十三团(代码:659002406)、十四团(代码:659002407)、十五团(代码:659002408)、十六团(代码:659002409)。

历史沿革

阿拉尔,维吾尔语意为“绿色的岛屿”。1957年建场,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农一师最大的垦区—阿拉尔垦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中心。1959年曾改名,1969年定现名。

1997年,根据《0中央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的通知》(中发[1997]17号)文件精神和自治区、兵团党委关于建市工作“定位要准、规划要好、建设要快、管理要严、思想要新〞的指示,师市党委周密规划、精心部署筹建工作。

2002年9月17日,国务院正式下发《批准新疆阿拉尔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的批》(国函[2002]81号):同意设立县级阿拉尔市,市人民政府驻阿拉尔。阿拉尔市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为:自东经81°52′56〞、北纬40°56′25〞起,自南偏西南至东经81°44′23〞、北纬40°44′08〞,再向南偏东南经塔里木河至东经81°58′04〞、北纬40°28′14〞,折向西沿塔南二干渠南侧三千米,经和田河、沿塔南总干渠南侧至上游水库,沿上游水库1.8亿立方米库容淹没线向北至北坝线,沿北坝线外侧100米向南偏东南至东经80°44′03〞、北纬40°27′17〞,然后向东略偏东北至阿克苏河,沿阿克苏河而上至阿克苏河拦河闸,再沿塔北总干渠而下,至东经80°36′44〞、北纬40°39′48〞,斜向东北方向至多浪水库北侧,沿多浪水库北侧至塔北截洪排,沿塔北截洪排北侧而下,折向东至起点。

2002年12月5日,召开阿拉尔市第一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,选举产生了阿拉尔市第一届人大、政府。2004年1月19日,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。

农一师

195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奉命进驻阿拉尔屯垦戍边。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。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追随毛主席开辟井冈山革0据地;抗日战争时期整编为359旅,开垦南泥湾;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,保卫延安,进军新疆,屯垦戍边。

2017年10月27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阿拉尔市为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。